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

2024年10月,环境科学领域知名的一区Top期刊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》(简称STOTEN,常称“总环”)被科睿唯安(Clarivate)标记为「On Hold」,引发学术圈广泛关注。直至昨日“总环”已经确认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正式剔除。
在环境科学领域,很少有期刊能像爱思唯尔旗下的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》(简称STOTEN,常被研究者称为“总环”)这样,在国内外声名远扬的同时又隐藏着巨大的争议。它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代学术出版在追求影响力、规模与维持质量、诚信之间的复杂博弈。
赛恩斯学术
学点平台
STOTEN Journal Introduction
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

我们先来回顾下
总环被剔除前的期刊状况
ISSN:0048-9697
索引:SCIE
影响因子(2024):8.0
分区:JCR Q1 / 中科院2区(原为1区Top)
出版社:Elsevier
On Hold时间:2024年10月
剔除时间:2025年11月18日
ESI Threshold
“总环”发展史
期刊奠基阶段(1972-2000)
一个跨学科的远大理想
The journal's lofty aspirations
“总环”的诞生源于一个宏大且前瞻性的理念。
1972年,由Eric Hamilton博士发起创刊,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。
正如其1974年社论所阐述的,期刊目标是避免关注领域过于狭窄,致力于推动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跨学科方法。
这一时期,“总环”聚焦于重金属污染、酸雨等经典环境议题,奠定了其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坚实地位。
进入新世纪,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复杂,“总环”的研究主题成功扩展到全球变化、环境健康、遥感与大数据等前沿方向,真正实现了其“整体环境”的创刊初衷,成为一个典型的 “学科型巨刊” 。
期刊扩张阶段(2010-2020初)
成为高影响力“巨刊”的得与失
Become a high-impact journal
2010年代后,“总环”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。其年发文量从数百篇迅猛增长至每年7000至8000余篇,并在2024年突破9000篇大关。
与之相伴的是影响力的提升,其影响因子稳步增长至8分左右,在中科院分区中长期位居1区或2区Top,被研究者称为“一区守门员”。
然而,规模的急剧扩张也埋下了隐患。如此高的发文量,使其不可避免地面临对论文质量把控的挑战。数据显示,中国地区在该刊的累计发文量占比高达42%,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。
这既反映了中国科研力量的崛起,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关于论文质量与“灌水”的讨论。期刊的管理模式也从单一主编演变为庞大的编委会体系,这也为后续的管理与诚信危机埋下了伏笔。
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
危机爆发阶段(2024-2025)
学术诚信与治理失序
Governance disorder
2024年,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,成为“总环”命运的转折点。
1. “编辑-作者冲突”与伪造同行评审
2024年4月,学术机构5GH基金会指出“总环”存在大量“编辑-作者冲突”案例,即编辑处理自己合著者的稿件,涉及包括主编Damià Barceló在内的28名编辑。同年10月,期刊被科睿唯安标记为“On Hold”。紧接着,更大规模的伪造同行评审丑闻被曝出,调查发现大量论文的审稿意见是冒用知名学者名义撰写的虚假报告,巴西学者Guilherme Malafaia是其中的核心人物。
2. 主编罢免与连锁反应
2025年2月,因与Malafaia存在合作论文并处理其问题稿件,前主编Damià Barceló被罢免。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期刊的学术公信力。
3. 被列入预警名单
2025年7月,中山大学将其列入学术期刊预警黑名单,直指其“质量缺陷,审稿失序,主编学术不端”。这对于一个以中国为主要稿源的期刊而言,影响深远。
自救与落幕阶段(2024-2025)
挣扎后的最终结局
Final Outcome
面对危机,出版社并非毫无作为。它发表了维护出版伦理的声明,罢免了涉事主编,组建了新的主编团队,甚至尝试通过推出三个子刊来“重塑品牌”。然而,这些努力未能挽回其学术声誉的崩塌。
2025年11月18日,Web of Science正式将“总环”从SCIE期刊目录中剔除。这意味着在此之后发表的文章将不再被SCI数据库收录。从被标记“On Hold”到最终除名,历时13个月的挣扎以失败告终,这一结果也让许多以该刊成果毕业或求职的学者受到了直接影响。
Development History
“总环”期刊发展历程分析
“总环”的历程是对于我们来说是近两年WOS的发展史,从宽松到收紧,是一部从理想启航、经规模扩张、至诚信危机而最终落幕的教科书式案例。它揭示了学术出版的几个核心问题:
1、规模与质量的平衡:巨型期刊模式在促进知识快速传播的同时,对编辑部的管理能力和学术自律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2、学术诚信是生命线:同行评审制度是现代学术的基石,一旦失守,再高的影响因子和分区也将化为泡影。
3、健全的治理结构至关重要:编委会,尤其是主编的学术操守和管理能力,直接决定了期刊的健康发展。
How to Mitigate Risks
如何避免投到ON HOLD期刊
据小编不完全统计,目前WOS数据库中曾被标记为「On Hold」的期刊共计86本,目前已被剔除70本,仅剩16本目前仍处于On Hold状态,可见期刊被On Hold后最终被剔除的概率极高。这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:一旦某期刊被「On Hold」,它最终能安全“上岸”的可能性非常低,切不可心存侥幸。
“总环”的案例,以及其他众多类似期刊的结局,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刊启示:当一个期刊显得“特别好中、审稿飞快、同时发文量猛增”时,就必须高度警惕。 这些特征往往是期刊质量失控、乃至诚信危机的先兆。
在复杂的学术出版环境中,做出明智的投稿选择至关重要。如果您在期刊选择、论文发表策略上需要专业的评估与指导,赛恩斯学术可以为您提供支持。我们拥有以下优势:
1、一对一专家匹配
根据您的研究方向,精准对接领域内资深专家,提供从选题、写作到润色的全程定制支持。
2、科学投稿规划
资深编辑团队为您量身制定最优投稿计划,并联动数百家国际学术资源,保障研究质量与发表效率。
3、全程专业护航
从稿件准备至最终录用,专家与编辑团队在全流程提供清晰、专业的指导,助您省心、高效地达成发表目标。
赛恩斯学术从业十余年,已成功辅助师生发表论文近万篇。
如有需求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我们的学术顾问,从论文写作、润色到投稿,我们全程为您服务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