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为使用验证码登录
作为Cell Press旗下的期刊,iScience(《交叉科学》)自创刊之初便旨在与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和《Science Advances》一较高下。然而,随着近年来发文量的快速增长,学术界对该期刊的评价逐渐呈现两极化:一些人赞扬其审稿高效、包容性强,而另一些则批评其质量控制不严,且伴随影响因子持续下滑。
这种发展趋势与其姊妹刊Heliyon颇为相似。Heliyon同样以快速接收、广泛征稿和高发文量为特点,曾一度被视为“毕业神刊”。然而,2024年9月,Heliyon被科睿唯安标记为“On Hold”,并陷入了大规模撤稿的风波,暴露出在同行评审和质量管控方面的重大问题。作为Cell Press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,iScience和Heliyon都推行高发文量战略,而Heliyon的现状无疑为iScience敲响了质量警钟。
那么,iScience是否会重蹈Heliyon的覆辙呢?

iScience期刊概况
ISSN: 2589-0042
索引: SCIE
影响因子(2024): 4.1
分区: JCR Q1,中科院2区
出版商: Cell Press
预警记录: 无
简介
iScience是Cell Press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,涵盖生命科学、物理科学、地球科学及健康科学领域的原创研究。该期刊于2018年3月创刊,由Elsevier出版,每月发行。创刊22个月后,成功被SCI收录。
影响因子与期刊表现
自2019年首次发布影响因子(4.4)以来,iScience一度被视为潜力股,连续两年保持增长,并在2021年达到了峰值6.107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iScience的影响因子在随后的更新中出现大幅下滑,2024年最新影响因子为4.1,已低于创刊初期。
影响因子变动
iScience的影响因子曾在一段时间内稳步上升,吸引了大量学术界的关注。然而,随着期刊发文量的急剧增加,其影响因子却未能保持在较高水平,反映出该期刊在质量控制方面面临挑战。
期刊分区与学术认可
JCR分区: Q1(多学科科学领域JIF排名:22/136)
中科院分区: 综合性期刊2区
根据2025年中科院最新的分区数据,iScience仍稳居2区,并且在部分同类期刊中排名较为靠前。这表明,尽管面临影响因子下滑,iScience在学术界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
发文量与地区分布
年发文量
自创刊以来,iScience的发文量持续增长,2024年的发文量接近3000篇,位列综合类期刊前列。尽管如此,随着许多高发文量期刊的质量下滑,iScience的发文量可能会出现小幅下降。
发文地区占比
根据发文地区的统计,iScience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(34.46%)、美国(34.20%)、德国和英国等国家,显示出该期刊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力。
审稿周期与难度
审稿周期
iScience的平均录用周期为156天(约5个月),大部分作者反馈审稿周期为6周左右,录用率约为50%。因此,尽管期刊的发文量较大,但审稿仍保持在较为严格的标准。
出版费用
作为开放获取期刊,iScience的文章处理费(APC)为3240美元。考虑到期刊的开放获取性质,作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以保证文章的公开出版。
总结与展望
尽管iScience面临着高发文量带来的质量管理挑战,其当前的影响因子和学术认可度仍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中等水平。在2025年中科院分区公布后,iScience依然稳居2区,表现出其在综合类期刊中的竞争力。结合作者反馈,期刊审稿过程相对严格,且整体口碑较好。
从目前的表现来看,iScience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,尽管其创刊目标与实际影响力之间存在差距,但在开放获取期刊中,iScience依然值得学术界关注。未来,期刊能否避免质量控制方面的风险,保持其学术影响力,将成为决定其发展前景的关键。
